说完栽培状态下的雪松,我们再来了解下野生的植株。去年,我有幸在印度北部的西喜马拉雅山区见到了大面积的雪松林。它们在海拔1800~3300米的地带成片生长,甚至形成纯林,类似这样的雪松林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也很常见。
喜马拉雅地区是世界屋脊,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,东西部的降水有很大差异,东部(中国、缅甸、印度东北部)较为湿润,西部(巴基斯坦、阿富汗、印度西北部)则稍偏干旱。雪松喜欢降水适中而又冷凉的气候,所以才会选中喜马拉雅西部这一带进行繁衍。同样属于松科,落叶松属的红杉类(Larix sect. Multiseriales)则是喜欢降水丰沛、云雾缭绕的东喜马拉雅地区;大部分冷杉属(Abies)和云杉属(Picea)的种类也是喜湿的,集中分布在东喜马拉雅至中国西南部这一带,西喜马拉雅只有寥寥数种。
西喜马拉雅地区的雪松林。
野生状态下的雪松,身材通常比较修长,再加上植株之间的间隔很小,树与树的竞争非常激烈,所以每一棵树都是拼命地往上生长,以争取更多的阳光,最高的植株可达50米。我去时是秋天,正值花粉成熟,一阵大风吹过,轻盈的花粉纷纷散落,比植物园的"沙尘暴"更加壮观。